盗汗,临床一般多用当归六黄汤、牡蛎散、归脾汤等治疗,而对于肾阳虚型盗汗,使用金匮肾气汤治疗效果更好。
患者康某,七岁,2023年4月初诊。其母代诉,患者自三岁时开始盗汗,五岁后加重,去年以来更是淋漓不断,每晚睡后汗出,醒来即止,四肢不温。先后在当地一些医院治疗,效果不佳,故来就诊。患者形体消瘦,精神不振,小便素少,诊其脉缓,两尺尤甚。
证属肾阳不足,拟金匮肾气汤剂:
干地黄10克、山茱萸9克、淮山药9克、白茯苓8克、丹皮6克、泽泻6克、桂枝6克、制附子6克、三剂。
二诊:服上药三剂后,汗出略减,但饮食仍显不多,纵观病证,以原方为主,加白术9克,广陈皮6克,再服三剂。
三诊:继服三剂后,出汗大减,饮食增加,精神状态也大有好转。仍以原方为主,略减桂、附用量,加黄芪8克,五味子6克,牡蛎10克,继服五剂后痊愈。
展开剩余50%辨证分析逻辑:
汗孔之开合,本属卫气所主,卫气虚开合无度,然卫气属阳气的一部分,由肾中精气所充养,肾“为水火之宅”,肾中阳气不足,则卫气生成受限,即所谓“卫气出于下焦。”卫气虚弱,一则司汗孔开合功能失职,故汗出,二则温煦功能差,故四肢冷。
本证盗汗也系卫气虚而根本在于肾阳不足之故,实非阴虚火旺或单纯的气血亏虚证,故前医用归脾汤、六黄汤和牡蛎散不效,而襄阳中医经方家胡梁谱医师用金匮肾气丸为主温补肾阳而愈。
在处理肾阳虚的同时,考虑到病主身体消瘦,食欲减退等脾阳虚证,于是在二诊治疗中加减白术汤、以复脾阳、伺其胃口增加后,于三诊治疗时加大固表止汗的药量黄芪五味子等,加快了治愈速度。
此病的治疗特色是,初期病主胃口小难以吸收药物,于是用低剂量改善肾阳虚及促进胃口恢复,在脾阳肾阳稍复后,于是大剂量使用止汗药物,促进治疗,三年未愈的盗汗证于是成功治愈。
盗汗以肾阴虚导致者为多,但亦有由阳虚所致者。除了使用金匮肾气汤,我治疗1例43岁的男性,盗汗每日2-3次,病已6年的患者,经辨证后采用真武汤治疗,4剂汗止,继以原方出入服药10剂,随访2年未复发。肾虚为盗汗的常见证型,补肾法应贯彻治疗的始终。
发布于:湖北省启牛配资-股票配资精选-短线炒股配资-股市杠杆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