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重庆,午后总有点闷热。坐落在写字楼群间的迪普曼文化传播公司里,电脑屏幕的冷光将工位边的咖啡杯照得微微发亮。对于刚刚大学毕业的我来说,那个三月算是人生坐标上的第一个冒险节点。
工作伊始,公司给我安排了一个“底薪加提成”模式,听起来规规矩矩,还专门配了带教的前辈。那段日子,日子虽然紧张,心里却很踏实。到了月底,工资到账2330元,虽不算多,好歹能交房租、买顿不错的饭。可时间推到夏天,一切有了转折。老员工说,“合作模式”成长空间更大,利润分成高,干得好每月能拿上万。我几乎没犹豫便签了申请。
现实总不如案例讲义上来得直接。在“合作模式”下,我注册网店,公司出场地,约定拿店铺利润的35%。可没聊清楚的是,这“利润”得先刨掉一系列的费用——办公室租金、水电、日常采购,甚至快递小哥的工资。每次出报表都觉得像在解一道谜:看似卖的多,结算下来净入账只有150多元,比坐在家里写公众号的大学室友还少。更心塞的是有同事干了一年,居然工资负数。人世间冷知识:工资负数其实就是“兼职贴钱”。
八月的那个夜里,我还在客户群里忙着售后。“为什么发货延迟?”、“你家客服怎么才回复?”每一个对话的间隙里只有电脑风扇的微响。全月无休、加班、连做梦都在处理售后。某天清点卡里的余额,发现自己已经无力支撑生活。当我提离职时,算是解脱。唯一让我讶然的是,工资到账又飞——离职本该领的2330元,先到账,竟又让我退回。公司说是误打。我的心里有些愤懑:即便2330元也不足以回报付出,何况强制要我退款?
公司那边的负责人毕先生有着自己的逻辑。他说,工资模式各自不同。稳妥一点的“底薪加提成”,新手有人带、收入相对安稳。进阶版的“合作模式”,诱人的是35%的提成,但门槛也高,得自己承担风险。这些风险,指的就是成本的地毯式分摊,如果出于同一个铺子,盈利没达到预期,那分到手就可怜。
主管也强调过,公司为每个“合作模式”员工背后还投了一万多元的押金和库存。只是每当有人因为收入太少选择离开,往往就成了财务表格上的损失。“她只做了几个月,还没满一年,协议上白纸黑字。”毕先生说,见习协议规定得清楚,只有满一年,人家才享有2330元的基本保障。而我,因为转岗提前离职,不在保障范畴。会计算错打来的工资,理论上也得退。公司一再表态会追缴,而我始终没退回那笔钱。
朋友替我咨询了法律专业。湖北炽升律师事务所李经昕说,既然自己选了合作模式,这就是创业的逻辑:谁也不能只拿高收益,却忽略可能的亏损。至于那笔工资,只要公司有证据证明是误打且合同有约定,公司可按“不当得利”追回。创业路上,模式各异,风险自负。没有标准答案,只有醒悟和各自的选择。
多半夜深时,我常会想起全月无休的那些夜晚和白天,售后的喧杂和工位的寂静交织;还有办公桌那罐常温咖啡,封口已经泛白的边缘。一场梦醒,工资到账与否也就淡了些。重庆仲夏的雨下得很大,大楼电梯间依旧吵闹,只是,开始学着在复杂规则里寻找那些属于自己的安全出口。
启牛配资-股票配资精选-短线炒股配资-股市杠杆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