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唐时期,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的麾下有一位出身代州的列校张审,他曾多次担任厅直军使等重要职务。李克用去世后,他的儿子李存勖继位,张审继续为新皇效力。李存勖建立后唐,并自称唐庄宗,而张审也在这一年去世,告别了军营生涯。
庄宗得知张审有一名擅长骑射的儿子后,便决定让这位年轻人继承父亲的职责,继续在军中效力。这一时期,庄宗刚刚征服了强敌后梁,掌控了中原大地,而张审的儿子——张敬达也因在战争中的出色表现,被封为检校工部尚书,开始步入仕途。
然而,几年之后,庄宗因军界的背叛而死于兵变,军队中的将领们推举大将李嗣源继位,李嗣源以庄宗兄长的身份登基,成为了唐明宗。作为庄宗的旧部,张敬达对新的军人皇帝并没有表现出异议。他继续在朝中任职,先后担任捧圣指挥使、检校尚书左仆射等职务,之后被任命为河东马步军都指挥使,甚至被赐予超授检校司徒的高位,并担任钦州刺史,尽管钦州当时属于南汉政权,实际上只是遥领。
展开剩余75%天成四年(929年),张敬达被调任为应州彰国军节度使;长兴元年(930年),升迁为云州大同军节度使;两年后,又被加封为检校太保。此时,张敬达的防区主要集中在现今山西省一带。由于契丹的军队常常南下扰乱后唐边境,张敬达采取严密防备措施,时刻准备应对契丹的进攻,边民们也因此深感依赖他的保护。
长兴四年(933年),张敬达再次被调任,担任徐州武宁军节度使,继续为后唐效力。然而,随着唐明宗驾崩,继子李从珂通过一场政变推翻了明宗的亲子李闵,自己登上了帝位,成为了末帝。
此时,明宗的女婿石敬瑭被任命为并州河东节度使,负责防御契丹的入侵。尽管末帝试图借石敬瑭的帮助稳定局势,但石敬瑭却在末帝的政权下心生疑虑,逐渐表现出独立的倾向。到了清泰二年(935年),石敬瑭在忻州组织大军防守契丹时,军士向他高呼“万岁”,这一行为引起了末帝的强烈反感。末帝随即决定任命张敬达为北面行营副总管,并指派他驻扎代州,试图削弱石敬瑭的权力。
然而,石敬瑭却主动请求调任郓州天平军,末帝同意了这一请求,并派张敬达为副总管,命令他督促石敬瑭出发。事态随即急转直下,石敬瑭在此时起义,向末帝上表称“先帝的小儿子许王李从益还在,陛下并非先帝亲生之子,应该将皇位归还给李从益。”
末帝闻讯后,立即指派张敬达和定州义武节度使杨光远为主副将军,率领五十万大军讨伐石敬瑭,命令张敬达同时负责太原四面兵马的指挥。张敬达第一次担任如此重大的任务,他率三万精兵在晋安乡扎营,准备围攻并州。然而,形势却没有如预期般顺利。西北先锋安审信与石敬瑭有旧,最终带领五百骑叛逃,这一变化令张敬达的队伍陷入了初步的困境。但即便如此,张敬达依然稳扎稳打,继续推进。
不过,石敬瑭显然早有准备,他获得了契丹太宗的支持,并得到了援军的承诺。末帝知道这一点,便命令张敬达尽快攻破并州。张敬达带领大军建造五龙桥攻城,却因连日暴雨,工事无法完工,进攻未能按计划进行。即使并州粮食开始短缺,石敬瑭也始终未能被彻底击败。有一次,石敬瑭派出骑兵三十队与步兵三千人试图突围,但被张敬达部下的高行周设计伏击,击溃了突围之敌。
尽管如此,张敬达面对并州古城的坚固防守,实在难以攻破。石敬瑭也并非毫无准备,经过一番与契丹的联手计划,局势开始发生转折。契丹太宗率五万骑兵赶到,战局急转直下。若幽州卢龙节度使赵德钧忠诚勤勉,或许契丹就无法成功穿越防线,但赵德钧私心作祟,竟然放行了契丹大军。
在与契丹的多次交战中,张敬达率领唐军未能取得任何决定性的胜利。最终,契丹通过战术诈败,使唐军陷入了陷阱。与此同时,赵德钧的继子赵延寿与镇州成德军节度使范延光等人也因各自的私心未能及时援助,导致张敬达的军队被困在晋安寨。
在数月的围困中,张敬达带领的五万人大军陷入了困境,粮草短缺,终于有了内部分裂。杨光远作为副帅,竟与安审琦共谋投降敌军。在张敬达坚持不投降的情况下,杨光远最终决定亲手刺杀张敬达,并向契丹投降。这一事件标志着张敬达忠诚的终结。
张敬达临终前,依然坚信自己所效忠的国家会送来援兵,然而他最终没有等到援军的到来。死后,契丹太宗给予他高度的评价,命令以礼葬埋,并指示所有臣子要效法张敬达的忠诚。末帝闻知后,感到万分悲伤,但他依然无法挽回局势,最终自焚身亡,石敬瑭在契丹的支持下篡位,建立了后晋。
作为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虽宽厚待张敬达的家属,将其田宅归还,但对于张敬达这位忠臣的牺牲,他并未予以追封或奖赏。这一做法让许多人心生疑虑,认为后晋的统治者应当更好地纪念张敬达的忠诚,才能激励更多人效忠国家,尤其在如此关键的时刻,张敬达的忠诚值得被更多的后人传颂和表彰。
发布于:天津市启牛配资-股票配资精选-短线炒股配资-股市杠杆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