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新赛季拟将单节比赛时长从12分钟缩短至10分钟,这一改革方案在篮球圈引发热议。为了配合国家队12人阵容的备战需求,整个联赛体系都将面临调整。可以预见的是,新赛季将成为外援和国手的主场,年轻球员的成长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值得注意的是,在保持4外援政策不变的情况下,比赛总时长缩减至40分钟,这一变化将深刻影响联赛格局。
资金雄厚的俱乐部很可能将资源集中在签约两名顶级外援上。按照新赛制,这些外援每场可获得30分钟以上的出场时间,这将极大提升球队即战力。但问题在于,在外援使用规则未作配套调整的情况下,仓促缩短比赛时间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负面效应。
知名篮球评论员赵探长和张泽欣对此改革表达了担忧。他们指出,在现有4节7人次的外援政策下,比赛时间缩减8分钟将显著压缩轮换阵容的规模。特别对于那些依靠青训体系发展的球队来说,这无疑是个坏消息。像广东、浙江、广厦、青岛等传统劲旅,都是通过持续培养本土球员逐步提升竞争力的。
展开剩余62%新赛制可能导致一个尴尬局面:原本坚持10-12人轮换以锻炼新人的球队,为了保持竞争力不得不缩减至8-9人轮换,其中外援就占据4个席位。这种变化将严重阻碍年轻球员的发展,并可能形成恶性循环——球队只需重金引进两名顶级外援,让他们包办大部分比赛时间,就能轻松取得好成绩。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缩短的比赛时间里,两名超级外援甚至可以打满前三节,其中一人甚至可能全场不休息。这会让CBA重新回到被外援主导的时代。当各队发现依靠外援就能快速提升战绩时,谁还愿意投入资源培养新人?
作为职业联赛,CBA应该保持其专业性和独立性,而不是单纯为国家队服务。为了让12名国手适应国际比赛节奏,就让整个联赛的年轻球员做出牺牲,这种做法在国际篮坛实属罕见。如果要缩短比赛时间,理应同步调整外援政策。在姚明推动的改革初见成效之际,这样的倒退令人遗憾。
一旦俱乐部尝到依赖外援的甜头,青训体系的投入势必大幅缩减。联赛真正需要的是增加比赛场次、扩大球队规模来提升竞争强度,同时通过薪资限制促使顶尖球员走出舒适区,赴海外联赛历练。只有这样,国家队实力才能得到实质性提升。职业联赛的发展不能完全服从于国家队需求,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终将损害中国篮球的长远发展。
发布于:天津市启牛配资-股票配资精选-短线炒股配资-股市杠杆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