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至27日,2025中国红茶大会在九江修水举行。这一全国性茶界盛会落地修水并非偶然——背后是修水千年氤氲的茶香历史,是宁红茶穿越时光、历久弥新的魅力。
漫步今日修水,仿佛仍可听见昔日“茶盖中华,价甲天下”的回响。从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甲级大奖,到米兰世博会的金奖荣光;从入选江西“四绿一红”省级重点品牌,到如今宁红茶核心产区修水成为大会主场。宁红茶,早已不只是一杯茶,它是一个产业的蓬勃脉动,是一方水土的深情馈赠,更是一片叶子带领百姓走出富民路、书写振兴故事的生动见证。
千年产茶史 百年宁红茶
修水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处,北纬29°黄金产茶带横贯全境。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土壤疏松肥沃,极宜茶树生长,有记载的修水本土茶种达113种。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修水延续千年的产茶史。唐朝时期,双井茶便已声名远播,至北宋,在苏轼、欧阳修、黄庭坚等人的推崇下,双井茶名动京师。
展开剩余76%而修水产茶最为辉煌的时刻,当属百年前宁红茶的崛起。修水,古称宁州,清乾隆年间,修水茶人创制工夫红茶,命名为宁红茶,是我国最早的工夫红茶之一。
清光绪年间,修水茶人罗坤化,将宁红茶运往汉口售卖,因茶叶品质上乘,口感极佳,广受欢迎。俄太子品尝宁红茶后,赞不绝口,赠匾额称其“茶盖中华,价甲天下”。百年之前,宁红极品“白字号太子茶”曾于上海赛会创下每磅48两白银的天价,成为唯一价超黄金的工夫红茶,并在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荣膺甲级大奖章,自此誉满全球。“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题词赞曰:“宁州红茶,誉满神州”“宁红祁红并称世界之首”。
创新驱动 赋能茶香传千里
时代的浪潮滚滚向前,身披百年荣光的宁红茶在新时代依旧焕发着勃勃生机。而宁红茶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法宝”便是改革与创新。宁红茶传统制作技艺分初制与精制两大流程、十余道工序,对工人技艺要求极高,大规模生产受到限制。
为了打破这一限制,修水持续推动茶产业科技升级,聚焦品种选育、标准建立、产品研发与技术推广四大领域,全面提升产业链质量与效益。江西省宁红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华老字号及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为了提升产能和产品质量,企业大胆引进新设备,创新制茶技术,刚刚引进的修水首条宁红茶全自动生产线就在紧张安装调试中。
生产车间主任张修鹏介绍说:“这条全自动的生产线可以一键全流程完成摊青、萎凋、揉捻、解块、发酵、解块、初烘、摊凉、复烘九道工序,原来的半自动化生产线需要多名工人操作,现在1名工人就可以全部完成。全自动化生产线还可以科学精准设定时间和温度,产品质量比原来更有保障。”据了解,该条全自动化生产线正式投产后预计产量可翻两番。同时该企业在优化培植自主茶园的基础上,与县内茶企茶农合作联动,精选优质鲜叶精深加工,年产茶叶超30万吨,产值超7000万元。该企业自主研发的宁红工夫、宁红金毫等优质产品多次荣获国际、国家及省部级金奖、银奖。
截至目前,修水县已建成国家级茶科研平台2个、省级3个、市级4个;承担省级科技项目2项、市级4项;育成优良品种4个,开发新产品5款,获授权发明专利17项;参与制定省级地方标准多项、团体标准2项。
延伸产业链 拓宽“茶+”新场景
江宁茶业是修水近年刚成立的新型茶企,与传统茶企不同,该企业致力于做大修水茶产业和宁红品牌,延伸茶产业链条,解锁跨界“新玩法”。
你喝过茶啤吗?吃过宁红茶冰激凌吗?走进宁红创新产业园的城市书吧,你可以坐下来挑一本你喜欢的书,点上一杯宁红茶饮或者来一支宁红茶冰激凌,还可以逛逛宁红茶博物馆,到茶主题商业街上“买买买”。这里就是一座大型的茶文化“主题公园”,也是修水茶产业链条延伸的生动缩影。
“我们生产加工茶叶,但不局限于茶叶,我们致力于打造集生产、加工、文化、体验、商业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平台。不仅让宁红品牌价值最大化,同时还可以带动就业,助力地方经济发展。这次盛会在修水举行,全国各地的朋友来这里都可以对宁红茶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完全不一样的体验。”江宁茶业产品开发负责人黄小文介绍说。
除了线下拓展延伸宁红品牌价值,江宁茶业还完善了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整合全县茶企产品,在电商平台进行线上直播销售,拓宽修水茶产品销售渠道,让茶企茶农不愁销路。
目前,修水县共有茶园面积约23万亩,覆盖36个乡镇,注册茶业主体超1400家,年产干毛茶7500吨,综合产值达29.2亿元。带动8万余种植户增收致富,茶产业已成为修水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千年沉淀,百年荣光,写就今朝“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新故事。未来,茶乡修水、醇香宁红还将以崭新的姿态,续写新时代的奋进篇章。
来源:江西宣传
作者单位:修水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于:北京市启牛配资-股票配资精选-短线炒股配资-股市杠杆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